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21日电 题:内蒙古政协委员王金梅分饰两角:小故事也能够有年夜流量
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
37岁的王金梅在内蒙古自治区“两会”上,一人分饰两角,她一方面要做好政协委员的履职工作,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好新闻报导工作智商测试 160。
这位栖身在北京的内蒙前人,今朝就职于中国网草原频道任主编。
在此次“两会”上,她说,入住不久,就最先联系委员采访,并在第一时候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作。
她笑言:“忙完了采访工作,还需要把本身的提案进一步完美,熬夜熬得都有黑眼圈了。”
“小故事也能够有年夜流量。”这是王金梅21日接管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,她认为,这也是媒体人若何讲好“中国故事”的主要一环。
“音调不要起得太高,要接地气。”作为媒体人,她最近几年来一向在思虑若何讲故事。
图为王金梅。 本人供图她之内蒙古为例,“最最少可以从草原成长变迁方面讲故事,生态庇护方面讲故事,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方面讲故事。”
“固然,我们更要讲绿色成长的故事,脱贫攻坚到村落振兴的故事,平易近族连合的故事,文化成长的故事……”在王金梅看来,有故事性的题材,轻易与读者构成共情,这些故事纷歧定何等弘大,但假如讲好了,一样可以或许激发年夜的流量。
“媒体成长至今,与时俱进是必需的。”王金梅认为,媒体在提高公信力根本上寻求传布力和影响力,才是正路。她在今次的政协提案上写道,“当局部分实其实在解决相干范畴的具体问题,其实解决问题的进程,也是媒体讲好故事的素材。”
王金梅暗示,媒体在发布新闻时,必然要客不雅公道,既要介绍官方的成就也要申明不足,对分歧声音不要一味否认和还击。
她特殊强调,媒体报导新闻时,必然要力戒官话、套话、废话和谎话。
作为内蒙古政协委员,她再次之内蒙古为例,建言媒体若何讲故事。
“媒体讲述的主旋律故事要能入人心,正能量题材需要软视角,小故事也能够有年夜流量。只有如许才能创作出更多沾满炊火气、弥漫幸福感的宣扬报导精品,只有如许,才能讲好出色的内蒙古故事,让世界看到中国草原的美。”王金梅冲动地暗示。(完)